最近身邊越來越多結婚的男男女女…

結婚是什麼?在以前的時候應該代表著不同的兩個家庭的人結合出一個新的家庭,並且讓自己的基因繼續傳承下去,而現在的婚姻呢?本質應該還是差不多,但實際上結婚的人士為何結婚呢?這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哉問。

曾經讀過村上春樹一篇介紹結婚會場的文章,裡面把結婚會場形容成是一種製造結婚的「工廠」,在工廠中製造的不是實際的產品,而是一種名為結婚的「可控制」的感動。

何謂「可控制」呢?也就是說婚禮的過程的感動是精準的被控制的,就像是連續劇撒狗血的劇情鏡頭,目的就是要你落淚,就是要你感動一樣,會場裡播放著小兩口的幻燈片,配合著甜蜜的音樂,人們用酒精麻醉自己進入了歡愉的狀態,最後與新娘新郎做最後的祝賀後離開,感動到此為止,收放自如,不會有像是新娘過於感動哭出血淚,或是新郎過於亢奮超起酒瓶雜向賓客般「失控」的感動。

而在這樣一個工廠中,製造著人們所追求的慶祝儀式,一切的安排與設計都可以依照顧客的需要客製化,感動可都恰好控制在適度的程度,這樣的系統其實是理所當然的,付出了相對的代價,自然要得到一定的回報。

然而在這樣下來,結婚的儀式當中,什麼是需要的,什麼是多餘的?什麼是核心的,什麼是附屬的?什麼是對的?什麼是錯的?村上沒有答案,他也很坦白的說他迴避去回答,只把答案丟回給讀者了。


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結婚儀式整體更可以說成是一場表演,會場上除了請來職業表演的歌唱或舞蹈之外,真正的表演者就是兩位,新郎與新娘,在這一場show中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兩位表演者身上,他們的任務就是盡量的取悅親朋好友,作好這場最佳的演出,而賓客們有的人會很投入表演當中,甚至會參與到演出之中,而有的人則會從頭到尾,默默的當個欣賞者,最後再獨自一個人回家。

當一切都結束後,感動也適當的被收回了,一切又回歸日常生活,至於觀賞者和表演者得到了些什麼?這就見仁見智了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0794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